V

V

2022.11.26 的夜值得紀念

親身經歷的大致經過#

其實已經過了 11.26 了,我是凌晨十二點半才在朋友圈看到的消息 —— 有人在文字直播烏魯木齊中路的祭奠活動。出發前我其實也不確定是不是活動已經結束了,但總之我決定先打車過去。差不多一點到,一個人,沒叫別人。

去之前我確實是有些害怕的。決定出門很匆忙,手機已經沒什麼電了,我還掃了一個充電寶。沒有拿包,我把充電寶和手機都一起塞進了兜裡,我甚至模擬了一下如果要跑的話是不是夠方便。快到目的地的一個路口,我所在的車停下來正在等紅燈的時候,旁邊兩輛警車呼嘯而過。看著兩輛警車的背影,我確實是有點感到前路未卜的恐懼。

車開到大概烏魯木齊中路和五原路的路口的時候,沒法再往前開了。警察已經拉起了警戒線,「封路了」。於是就拐到了五原路上停了下來。警戒線只禁止了車,人還是可以自由走動的。我下車往烏魯木齊中路和安福路的十字路口繼續走去。路口看到一家全家,正好我有點餓了,就先買了個飯團吃 —— 其實腦子更多想的是,萬一進去了被折騰很久都吃不到東西了。

靠近安福路和烏魯木齊中路的十字路口的時候,已經可以看到烏魯木齊中路的路中央圍了很多很多人,也有很多警察站在旁邊。我不知道在發生著什麼,大家都在拍照拍視頻,沒有警察禁止我們拍視頻。凑到人群之前,我先注意到在安福路和烏魯木齊中路十字的西北角的路牌下有圍起來的燭台和一些鮮花和酒。我先去拍了一張照片。

拍完照片我靠近人群凑了凑,似乎有南北兩撥人被警察拉起的警戒線分隔著,但是我也不知道警戒線裡圍著的是什麼,似乎只有說家在這邊住的人警察才允許他通過。後來我在推特上看到,原來裡面是有人在玩滑板。我不知道我去之前發生了什麼,人們是怎麼演變為現在的分布的,根據朋友圈裡的描述,只知道之前發生過人群中不知道哪裡開始傳白紙,然後大家都紛紛舉起白紙。我也不知道到底聚集了多少人,我甚至不會估算人數,只覺得人真的很多,大概至少有千人吧。

儘管在這片土地這個城市,看到黑夜裡祭奠的燭台和大量所謂 “秘密” 聚集起來的人群。我有種很神奇的感覺,像是進入了一個異次元空間。三年了,有多久沒有見過這麼多人哪怕只是簡單聚在一起了。但是說實話從到達現場看到人群的那一刻起,我一點也不怕了。我覺得沒什麼好怕的,一切都是那麼的正常。人們只是正常的祭奠,正常的集會,警察看上去也很迷茫不知道下一步該做什麼的樣子,只是盡力維護著秩序,倒更像是防止踩踏事件的發生。而人和人站在一起的感覺,真的天然的有安全感。

我剛靠近人群的時候,只聽見有人帶頭喊四封橋勇士彭載舟留下的口號 “不要封控要自由”,然後大家紛紛應和。再後來有人喊出了,“傻逼習近平”,應和的人寥寥無幾,不過引起了滿堂哄笑。目所能及的人群裡絕大多數人都舉著手機在拍攝,而其實有點衝擊我的是並沒有警察喊什麼 “不准拍照”(所以壓力全部來到了微信 / 微博 / 抖音等平台的審核部門?)不過轉念一想也合情合理:大家紛紛想拍攝紀念的心情很合理,在如此大規模的人群聚集下,沒有上面的命令警察不輕舉妄動也符合邏輯。此外我注意到我前面有位女子一邊端著酒杯一邊在人群裡站著看著。期間我試圖把我拍攝的視頻發給我的朋友,但是我發現我的手機無法連上網絡。

再後來有人帶頭唱起了國歌,然後大家一同響應,“起來,不願做奴隸的人們......” 聽到國歌我離開了人群打算在外圍繼續轉轉,在離開的時候看到也有寥寥數人和我一樣離開了,其中我聽到一個年輕男子和他身邊的人笑著說,“我聽不下去了”。離開人群之後我注意到稍微遠處的扒著小區護欄上站在台階上觀望的人也不少,其中有穿著美團外賣衣服的小哥。

沒過多久我聽到有人開始發出疑問,“封著的是什麼啊?”“為什麼不讓我們過去啊?” 然後他大聲的喊出了,” 讓我們靠在一起吧” 喊完之後人們有一些應和,隨後南北兩邊的人們衝破了警戒線,整條街可以重新自由流動了。大概人群剛散開不久的時候,我聽見有人喊 “面對面建群,1124”。

人群散開以後人們來來回回的散著步,圍著燭台拍照片。原來北側(靠近長樂路)還有一個規模更大的祭奠場所。【【/todo 圖 】】拍照的時候我注意到燭台遠離街道的一側似乎固定站著一些人,他們大都舉著白紙半遮擋著自己的臉。此外也有些三三兩兩聚堆的人們,我聽到有的人聚在一起,“走,再去喝一杯”;也聽見另外的聚在一起在議論剛剛發生的事,“我最不能接受的是大家就站在那里,也不幹什麼。”

我繼續來回散著步,此時我的感受是,活動已經接近了尾聲。我再次強烈的感受到沒什麼好怕的,一切都是那麼的正常,大家正常的集會,正常的散場,除了此時觀察到四面八方趕來的警察越來越多之外,一切都很正常。安福路和長樂路並排站著很多的警察,我不擅長估算人數,猜有百人多。從安福路方向趕來的也有許多警車,其中看到一輛警車的後備箱正開著,警察不知道在幹什麼,後備箱裡有像行李箱那麼大的金屬設備,不知道是不是和信號屏蔽相關的。

回到最初提到的烏魯木齊中路的路牌下的燭台和鮮花,此時這裡已經聚集了很多人。我聽見靠近裡面有人帶頭唱起了一首很溫柔的維語歌曲,唱到一半有兩個穿著時髦的似乎是路過的維族人駐足停留,其中一個也跟著哼唱了一段。當時我的感受是,是什么安魂曲嗎,真的好溫柔。

在路牌下站了一會我決定去旁邊便利店買瓶酒。可惜沒有大烏蘇,就隨便買了瓶啤酒。排隊買單的時候,注意到有兩三個周圍工作的工人(可能是修路的工人)正在買泡面或者吃泡面。其中一個似乎剛買好泡面準備泡,然後被便利店的阿姨兇,“自己去旁邊泡啊,還要我幫你泡嗎”。同時我聽見旁邊的一個年輕人和他的同行人說,“我從初中起最害怕的人就是這個便利店的阿姨,到現在也是。”

整個場景竟有點深夜食堂的日劇感,一切那麼正常,吵鬧但充滿生活的氣息。

買完之後穿過人群我走到路牌下把啤酒放在其他的酒旁邊,然後又回到人群裡站著。我回到人群的時候旁邊一個人大聲的喊,“大家都在這就別帶口罩了吧。天冷嗎,天冷我們就聚在一起啊。” 說的我有點惭愧,我把我的口罩摘了下來。冷嗎?是有點,但是這也不是帶口罩的主要原因。說到底,其實我還是有點害怕的,尤其是看到大家全都在拍攝的時候,我不希望我的面容被定格在其他人的相機裡。

送上一瓶啤酒之後,我準備離開了,大概快兩點的時候。總體而言我並沒有待很久,實在是一些原因不方便出來太久,不然我真的很想再待的更久一些繼續觀察這條街還會發生什麼。

總之我離開了,稍微往遠走了幾步的時候一個路人和我搭話,“那邊在幹什麼”,我有些摸不準,小心翼翼的回答,“是祭奠活動。祭奠幾天前的烏魯木齊的火災。”“哦...... 是祭奠活動啊。”“嗯,你可以去看看”,我說。他好像嚇了一跳,“我不去。” 又有些調皮的補充道,“我是無辜群眾。你知道嗎,一般遭無妄之災的都是無辜群眾。我是剛才去那邊醫院做核酸路過這裡。” 我繼續隨便應付了他幾句就和他散開了。

這一夜我所經歷的就到此為止了。

其他消息渠道補充的經過#

以上我盡量詳盡地描述了我親眼目睹的全部經過,但是出於完整性考慮,我將用我在互聯網上看到的消息補全整個故事的全貌。

首先是是 11.26 晚,在烏魯木齊中路路過的市民自發組織了一場祭奠 11.24 烏魯木齊大火的活動,但是因為警察太害怕了太警惕了,聚集來的警察也越來越多,最後演變成了一場大型的抗議。起初的抗議警察都非常克制,但是大約在凌晨 3 點開始,現場剩下的人群不多的時候,警察開始採用分散人群的策略並且抓捕人,最後據說抓了兩面包車人還是超載的。

消息進一步擴散,11.27 日有其他的聽說了消息的人趕往烏魯木齊中路或祭奠或繼續抗議,而這一天從白天開始就聚集了很多的警察。這一天的警察也從一開始就亮出了獠牙,場面也更加凶殘。據說最後抓了兩大巴的人。

更多的其他參考資源放在了附錄

感受和反思#

首先,我為什麼要去?

祭奠活動本身就吸引我,逝者已矣,小範圍的一起靜靜地悼亡可能治癒的更多的是活著的人,但是我們真的太需要這種 “自我安慰” 了。此外我當然也不會天真到認為這是一場就祭奠活動就到此為止了,我不知道事情會發展到什麼地步,但是我想親眼目睹親身經歷。比如推特上刷到的一句話,“你在推特上看到烽火連天,但是現實中靜靜悄悄。” 這種割裂感既讓我抱有很多不切實際的幻想也有很多的自我懷疑,我想更清醒的看到在發生著什麼。總之這一晚上我有許多的感受,下面我一一道來。

和鬥爭相關的還有很多要學習。

比如最直接的感受是我甚至不會估算在場的人數,而這其實應該是很基本的能力。此外就如我聽到的抱怨一樣,“受不了大家只是站著”—— 我們太缺乏自組織力了。儘管確實這只是一場祭奠活動意料之外地演辦成了一場抗議甚至鬥爭活動,大家之前也從來沒有過鬥爭經驗,沒有準備也很正常。

說實話當時身處其中的我感到很迷茫,我不知道應該一場抗議行動中我應該做什麼。應該喊什麼口號,除了訴求之外情緒的公開宣洩是合理的嗎,應該附和嗎,應該拍照嗎,應該試圖達到什麼樣的目的,讓更多人知道這裡在發生這件事嗎?我們需要有統一的口號嗎,有統一的口號對我們想要達到的目的更有幫助嗎?甚至再往遠說,我們準備好迎接我們所訴求的目標了嗎?我們需要準備好嗎?我不知道,我有限的親眼目睹的所謂 “街頭行動” 的素材庫只有 BLM 的遊行,而那似乎更多是大家在表態而已,鬥爭屬性並沒有比現在在發生的事情更強。我完全沒有經驗。當時在現場的我多希望有了解更多的抗議的案例,比如伊朗的抗議究竟是在發生著什麼。

此外屏蔽信號也讓我措手不及,紙上談兵有那麼多 p2p 的網絡知識,可是無疑屏蔽信號的方法就是簡單暴力殺傷力大。而我確信信號屏蔽車只是開始,如果警察用了催淚彈呢,我們應該怎樣自我保護,我們應該怎麼避免我們的朋友被警察抓走,我們應該怎麼區分哪些是我們的夥伴哪些是便衣警察...... 我們還有太多的技巧要學習。

我們的路還遠。

如上所分析,我們的鬥爭經驗幾乎為 0,政治大環境能夠類比的歷史事件大概只有 1989 年的春夏之交,可是那是一次失敗的嘗試。更何況那天晚上走上街頭的大部分都是年輕人,都沒有經歷過六四。我們和暴力機器的鬥爭還需要更多的技巧和經驗。

此外那天晚上的參與者大都是年輕人,甚至我覺得是年輕的知識分子。如前所描述,周圍有修路的工人,但是他們在便利店吃泡面,沒有加入我們;路過的上班族對事件有好奇心但是也只是看熱鬧的心態,仍然選擇避而遠之沒有加入我們;美團外賣的小哥們看上去是最有可能加入的,但是目前來看還只是停留在周圍觀望。

並且我非常明顯地感受到大家的訴求不統一,或者說沒有清晰的訴求。有的人訴求於不做核酸不帶口罩不要封控,有的人訴求於政黨下台,但更多的人可能只是發洩不滿的情緒。

離開現場以後我看到有曝光出大家在喊 “共產黨,下台” 的口號的視頻。說實話這是我最感到困惑的地方。一方面我看到推友們都很激動的表示居然公開喊出了這麼大的政治訴求的口號,這次真的是很不一樣的運動啊。看得我都被感染了跟推友們一起很激動。但是另一方面從我短暫的在現場的感受來看,我是怎麼也不覺得氛圍到這個程度了。我不知道這是在我去之前發生的事情還是我走之後發生的,大概率推測應該是我走之後,因為視頻應該流傳出來的還是很快的,不至於滯後一個多小時。但是這就更奇怪了,我走的時候明顯人群的氣勢已經消散了,而且現場我覺得大多數人沒有這種 “危險的” 訴求。Jim 在這篇報導中描述亮馬橋的經歷時說道,“在場有人嘗試去看‘共產黨下台‘,但是很多人就會立刻阻止,說我們現在不談這麼激進的口號。大家很有默契地把這個壓下來,這和上海烏魯木齊中路不太一樣”,但我悲觀地認為上海烏魯木齊中路也沒有太大的區別,喊出了這個口號更多是因為第一天大家還沒來得及思考,所以情緒宣洩地更直接,27 號晚上也沒見流傳出喊這個口號的視頻了不是嗎。

我不知道抗議活動是否通常都有這種 “二次高潮” 的規律,也不知道是否是因為後來警民的衝突激化了矛盾促成了那個場面。真希望我那天可以待得更久更清晰的親眼目睹事件的始末。但無論如何我在現場的清醒的感受就是:我們確實遠遠沒有對那麼大的政治訴求達成共識,甚至對 “科學” 防疫的訴求都表達的不夠清晰。

而香港人的口號已經喊的足夠清晰:「五大訴求,缺一不可」,曠日持久的鬥爭進行的那麼慘烈,可是最後還是失敗了。我們憑什麼幻想只是公開喊共產黨習近平下台的口號就能推進一些東西呢,而且這還不是大多數人達成共識的訴求。我認為我們應該更加清醒的認識現狀,放棄幻想,做好長期戰鬥的打算。

當然,路是否遠取決於你要去哪裡。我說路還遠肯定是針對我想去的地方而言 —— 不要獨裁要民主。

事情的發展也可以很快。

儘管前述可見我更加消極的認為我們的路還長,但是我也同時深刻地感受到事情的發展往往非常的快。哪怕上海封城的時候,我對 will you join our crusade 的態度都是極其悲觀的,完全不會想到 6 個月後這座城市真的會出現有規模的白紙抗議。可是稍微回想歷史不管是幣圈 FTX 一夜大廈倒塌,還是從新疆烏魯木齊的那場大火延續到全國各地的抗議再到現在全國各地一夜清零一夜解封,誰也沒料到會這麼快。就像儘管我在現場了一段時間,我也沒有料到之後會快進到大家齊聲喊 “習近平共產黨下台”。

從這種程度來講這也是我想要來到現場的很重要的一個原因:我很清楚很多事情的發展往往可以快到出乎意料,如果 11.26 烏魯木齊中路的那個晚上會是其中之一,我不想做一個局外人。

一切都是那麼的浪漫。

香氛作燭台的祭奠,黑夜中飛舞的滑板,異域風情的音律,杯中的美酒,時髦的著裝,相機,年輕人,一切都是那麼的浪漫,就連晚風中梧桐樹下的白紙都那麼的浪漫。是的,這是上海。恍惚間我覺得這不是一場抗議,大家聚在一起只是在看一場 Live,我們喊的不是「不要封控要自由」,我們喊的是「搖滾不死」。

我無法判斷是否有所謂 “更應該” 的形式,沒錯,憑什麼鬥爭就一定要一副苦大仇深的模樣,誰說它的底色不能是浪漫的,誰說不能是年輕人主導的,年輕人的力量絕對不容小覷;但是另一方面年輕人總歸少一些直面更加深刻的苦難的經歷,少一些工人的氣質,我不希望我們舉起的白紙和走上街頭的呐喊最終淪為一場不過是意氣風發的年輕人的輕浮的挑釁調侃。

畢竟,1989 年春夏之交的那場抗議遊行示威,也是同樣以年輕人为主,也同樣的浪漫,但以悲劇告終。

大家都在拍攝

前面也提過了,“絕大多數人都舉著手機在拍攝”,這是有一點衝擊到我的。除了手機外,還有很多人用的是專業的相機。第一眼看到這個場景,讓我想起了之前看到的關於六四的某個影像資料裡,我記得有一個比較全景的鏡頭可以看出,街上的遊行示威兩側也是有大量的人群在跟隨拍攝。而現在既然智能手機如此普及,每個人都成為去拍攝的人一點也好像一點也不奇怪了。

在看到影像資料顯示六四的遊行其實有大量跟拍的人群的時候,我確實有點驚訝,可能覺得和我想象的差別有些大,讓我有一點懷疑被呈現到我們面前的是不是作秀的成分太多。但是那天晚上從我到現場的那一刻起立刻理解了,是不是在拍攝這根本不重要。我們面對的是警察,是國家的暴力機器,是一個遠遠凌駕於我們的強權,而我們僅僅是不放棄拍攝然後傳播的權利有什麼可指責的呢。既然是拍照那作秀的成分當然有,但這不代表人民的怒吼是真的啊。

比如推特上流傳較廣的這張圖片被不少人詬病說是擺拍,我覺得真的不用刨根問底這些照片背後的拍攝細節,這張照片能引起人們的情感的共鳴,能引起更多的人敢於質疑強權同情弱者,這就足夠了。就像六四留下的那張 tanke man 的照片,反正我看完整個經過的視頻就覺得確實沒有照片那個瞬間裡呈現的那麼螳臂當車般的悲壯,畢竟坦克克制地停下了,他也最後被拉走了。但是這些都不重要。毋寧說最終那些流傳甚廣的新聞照片大都經不起推敲背後的拍攝時機和角度,但是背後所傳遞的情感和事實都不是假的。當然正因為照片可能有強烈的情感操縱性,所以我們需要更努力的關注事實獨立思考,新聞工作者需要更努力的保證客觀公正的報導,但照片本身一定有其選取的角度和選擇的時機,這是最不值得批判的一環。

結尾#

我只在現場待了短短一個小時,卻寫出了這麼一篇哆嗦的文章,大概確實這一晚上給了我太多的感觸,也讓我更加清醒。現在全國各地在 “解封”,我相信這是我們共同抗爭的結果,但是這一定只是剛剛的開始,同路人,讓我們一起走下去。

附錄#

大致了解可以參考維基百科:https://zh.wikipedia.org/wiki/2022%E5%B9%B4%E4%B8%8A%E6%B5%B7%E4%B9%8C%E9%B2%81%E6%9C%A8%E9%BD%90%E4%B8%AD%E8%B7%AF%E6%8A%97%E8%AE%AE

26 號整體視頻可以參考https://youtu.be/RnFQNC1775M

26 號在我去之前發生了什麼可以參考這條推特:https://twitter.com/whyyoutouzhele/status/1596533126200963073

之後有一名 3 點趕過去的親歷者自述:https://twitter.com/whyyoutouzhele/status/1596609632667324416

27 號可以參考一篇被抓了之後逃出來的親歷者的訪談:https://www.rfa.org/mandarin/yataibaodao/renquanfazhi/wy-11282022094229.html

和李老師的推特時間線
https://twitter.com/whyyoutouzhele/status/1596782529113378817

載入中......
此文章數據所有權由區塊鏈加密技術和智能合約保障僅歸創作者所有。